黨河水庫:滋潤敦煌綠洲 造福飛天兒女
“黨水北流”是敦煌老八景之一,描繪的是黨河水流經敦煌大地的壯觀景象。黨河水庫距離敦煌城區36公里,1975年建成,投入運行以來,灌區40余萬畝良田賴其所灌,百姓少旱澇之憂,兼受水電之利,澤被鄉閭,造福萬民。
黨河水庫年平均徑流量2.9億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積16600平方公里,可攔蓄千年一遇洪水,總庫容4640萬立方米。 經過二次擴建和多次除險加固,水庫現大壩高56.8米,主副壩總長818米,主壩頂寬7米,壩后電站裝機容量6800千瓦。從空中俯瞰,黨河水庫湖面寬闊,宛如一塊美麗的翡翠,鑲嵌在大漠戈壁上。當人們站在高大雄偉,氣勢恢宏的水庫大壩上環顧四周,只見左岸臥佛山跌宕起伏,惟妙惟肖;右岸鳴沙山綿延數里,蔚為壯觀;庫內湖光瀲滟,碧波粼粼;壩下黨水北流,自成一景。
在贊嘆黨河水庫震撼美景的同時,遙想40多年前,無數建設者用雙手雙肩和簡陋的機械設備建起了如此雄偉壯闊的水庫,一股敬意之情油然而生。千年黨水流,悠悠敦煌情。每一個敦煌人應該銘記黨河水庫的這段光輝歷史,銘記那些為修建黨河水庫而付出辛勞乃至生命的老一輩敦煌人。
隨著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地置換工程的實施,2019年底,敦煌人民將“直接飲用”黨河水庫地表水,黨河水庫與敦煌人民的關系將更加直接緊密,真正成為須臾都離不開的“生命線”。因此,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經濟社會的同時,決不能忘了關心“母親河”,搶救黨河水庫,共同樹立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的理念,以“保護飲用水源,共建生態文明”的實際行動來關心呵護黨河水庫。
據介紹,黨河,古名氐置水,是黨金果勒(蒙古語“肥沃的草原”)河的簡稱,發源于祁連山南麓冰川群,上游為潛流,在烏蘭窯洞以下溢出地表,經大別蓋、橋頭子、水峽口、黨城灣、大浪灣流向西北,過沙棗園后向東北注入敦煌市境內,最后匯入疏勒河,全長390公里,也是中國唯一一條由南向北流向的地滲河流。黨河造就了敦煌盆地,滋養了敦煌綠洲,哺育了敦煌文化,是敦煌人民的母親河。
【文字:邱亮 攝影:杜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