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馬蹄寺石窟群
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石窟共有70余處窟龕,始建于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
服務咨詢熱線:
0937-8832711
13893739590
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石窟共有70余處窟龕,始建于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
張掖旅游景點張掖馬蹄寺石窟群
景點門票合計:73+15元 AAAA
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藏語為"卓瑪讓象",意為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余處窟龕,始建于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于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 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
主要看點
1、馬蹄寺風光 馬蹄寺環境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異堪稱四絕。
2、勝果寺 南寺又叫勝果寺,是藏佛殿。有規模宏大的木結構大經堂、三佛寶殿等,金頂碧瓦,飛檐翼張,雕梁畫棟,廳拱巧斗,極其高峻嚴整。1958年,殿宇經堂盡被拆毀,唯清代大藏經一部、乾隆帝御賜龍袍一件及馬鞍一具等鎮寺之物保存還較完整。1988年在原址重建起一座二層歇山四坡雙檐木結構護法樓,東側回廊間架有木階梯可通頂層。佛與菩薩也已金身再塑,造型之妙不減當年。
3、千佛洞 千佛洞又稱南寺 ,位于馬蹄河西岸,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現由漢傳佛教僧人住持?,F存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殿堂,為明朝萬歷年間釋融滄所建,1986年重修。其三寶殿懸立于百丈懸崖之上,險峻巍峨,令人仰嘆。站佛殿中供奉的站佛為晉代古物,古樸莊嚴,極有價值。附近塔林有塔18座。
4、金塔寺 金塔寺中集浮雕和圓雕兩種雕塑技法相結合而琢成的大型肉雕飛天古樸稚雅,被專家稱之為“高肉雕飛天”(2000年被盜兩尊),為國內僅有。
5、普光寺 ①、北寺在永樂十年被 明成祖賜名“普觀寺”,清康熙帝又于康熙四十七年賜“青蓮筏”匾額。三十三天洞、藥師殿、藏佛殿等較主要的石窟都在北寺。
②、三十三天是諸神娛樂的地方,開鑿在普光寺的紅沙巖壁上,距地表43米,共7層21窟,下大上小,呈寶塔形,這種結構的石窟造形獨特,難得一見。洞窟自下而上整齊排列為5層。第一、二、三層各平列開窟5個,第四層開窟3個,第五層開1窟,最上層的左上方又開2窟。洞窟層層疊疊,每層之間都有隧道相通,由第一層北邊入內,隧道呈之字形,回廊曲折。綠度母菩薩是三十三天石窟中的主佛,也是全馬蹄寺院中的本尊佛,三十三天石窟也是綠度母菩薩的道場。
6、馬蹄殿 馬蹄殿是北寺比較重要的石窟之一,窟平面近方形,窟內有中心方柱,窟寬10.06米,深8.6米,高3.9米,中心方柱前上下開鑿圓拱形龕,有兩排坐佛像,上龕中三世佛。即:過去佛即燃燈佛、現在施加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下龕有宗喀巴師徒三人的坐佛。中心柱回廊四周,邊墻供臺上塑有藏傳佛教十六賢尊者,四大天王眾佛像。殿中的石塊上有一馬蹄印記,清晰可見,形態逼真,所謂馬蹄寺、馬蹄殿、馬蹄山、馬蹄河都由此得名。
7、神馬蹄跡 此印相傳為古時神馬在此處飲水時所留,是馬蹄寺現存歷史文物中最珍貴的一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馬蹄寺也應此得名。歷來為善男信女和朝覲者所敬仰,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慕名而至,一睹為快,固而有“游馬蹄寺必觀馬蹄”之說。
8、下、中、上觀音洞 觀音洞是藏佛中的重要洞窟,都是喇嘛修行之地,每一洞窟周圍都鑿有巖龕,巖龕中鑿有石塔。上,中,下觀音洞北距金塔寺約3公里,這里峰巒疊嶂、巖崖峭立,人跡罕至。這三組座西向東的石窟在綿延約5公里的險峰斷崖間各居一方,風韻獨特。 ①、右圖為常規旅游可參觀到的格薩爾王殿。
②、右圖為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驍勇善戰的格薩爾王帶領的三十三員降魔除妖大將。
9、裕固風情 裕固族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風干羊肉,牛/羊雜碎湯等。裕固族的服飾喜歡用紅、藍、黑、白等對比強烈的色彩,給人以深刻印象。游客在這里旅游還可以住裕固族帳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體驗草原游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相關作品
紅松攝影作品《金光普照馬蹄寺》、央視《飛天謎蹤》……
旅游須知
1、適合旅游季節:5月—9月中旬;
2、開放時間:9:00—17:00;
3、海拔比張掖市要高許多(約3100米),張掖刮風,馬蹄寺翼會下雨;
4、山陡、洞深、階梯窄,慢行注意安全;
5、稱呼寺廟的僧人、道人為“法師”;主持僧人稱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稱其“喇嘛”,或“上師”;
6、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7、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
8、不得亂摸刻劃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地理位置
北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
交通情況
旅游車、性能優良的自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