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
日月山自古就是歷史上“羌中道”、“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時期,由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堵塞而開辟的“絲綢南路”,即經日月山、青海湖,過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開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東北入境從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薩,貫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經是會盟、和親、戰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等重多歷史事件的見證。
服務咨詢熱線:
0937-8832711
13893739590
日月山自古就是歷史上“羌中道”、“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時期,由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堵塞而開辟的“絲綢南路”,即經日月山、青海湖,過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開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東北入境從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薩,貫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經是會盟、和親、戰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等重多歷史事件的見證。
青海旅游景點日月山
景點門票:40元 AAAA
青海湟源古道博物館位于青海省湟源縣日月山景區的古道博物館暨游客服務中心,古道文物展覽分為“文明傳播、古道開拓”和“民族往來、交通中西”兩個部分。館中文物眾多,著重展現當地的彩陶文化和吐谷渾文化,前者印證了青海作為彩陶故鄉的地位,后者見證了絲綢之路青海道的繁榮。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既是湟源縣、共和縣的交界處,又是青海省內、外流域水系分水嶺和農、牧區天然分界線,平均海拔4000米,藏語叫“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 日月山西北--東南走向,長90公里,寬10--15公里,最高峰阿勒大灣山,海拔4455米。16歲的文成公主從長安乘坐馬拉轎車進藏時大約花了一年時間走到日月山。文成公主在此停留了大約兩個月學習騎馬。后人據此建日月亭,現景區內有文成公主像、文成公主紀念館以及日亭、月亭、日月泉等。
主要看點
倒淌河鎮(必經之路) 從共和縣江西溝鄉到倒淌河鎮81公里,二郞劍景區南門到倒淌河鎮62公里。 青藏高原第一鎮---共和縣倒淌河鎮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為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的交通要沖;東距西寧102公里,離共和縣城44公里,人口1萬,其中藏族占78%。倒淌河自東向西注入青海湖,“人”字形的鎮子就座落在入口處,鎮子的西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東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
1、重要地理位置 日月山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也是青海省內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日月山東側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罕見。日月山頂部由第三紀紫色砂巖組成而呈紅色,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
2、名稱由來 日月山其名的由來,跟文成公主有關。傳說,當年文成公主動身西去和番之時,悲痛萬分,唐王賠送了一面寶鏡勸慰她,要她到了漢藏分界的地方,取出來照看,從鏡子里就能夠看見家鄉和父母親人。歷經艱幸,輾轉到了赤嶺,公主思親心切,便取出寶鏡照看,鏡中顯現的只是自己消瘦的面容和殘陽斜照下的赤嶺山脈,她此時才明白,父母是為江山社稷而哄騙了自己,悲憤傷心之下,把寶鏡扔了出去,摔成了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3、公主泉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被經幡旗裝飾的公主泉。據說,文成公主在日月山向東遙望自己的故鄉時,發現視線已被群山阻隔,禁不住流下悲傷的淚水,淚水幻化成了一條小泉,此泉就叫公主泉。
4、唐蕃古道 穿過日月山坊,是當年文成公主經日月山赴吐蕃和親走的道,叫唐蕃古道。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紀念館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紀念館內,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5、雕像浮雕 沿古道上行到一個平臺,正中是高達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貴族裝束的公主身著披風,懷抱寶鏡,堅定地目視前方。她的背后,是一組再現她進藏故事的青銅浮雕。浮雕長20米,寬6米,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古都送別。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眾王公大臣送別,在盛唐歌舞“反彈琵琶”的美妙樂聲中,公主告別家鄉父老、兄弟姐妹,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第二部分叫赤嶺摔鏡。第三部分是藏王迎親。松贊干布率眾臣、僧侶、頭人,在柏海(今青?,敹嗫h的鄂陵湖和扎陵湖)舉行盛大熱烈的迎親儀式,并向護送公主前來的李道宗執子婿之禮,而后和文成公主一同進藏。
6、回望石 在山頂廣場上,豎有“日月山”青石碑和回望石,這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風中最后一次流淚回望故鄉的地方。在公主到達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了一座宮殿式的建筑給她住,這就是布達拉宮。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山口中還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軍區司令員賀炳炎、政委廖漢生樹立的“日月山修路紀念碑”,記載了人民解放軍修建青藏公路的業績。
7、日月山雙亭 日月山兩座遙遙相望的山頂,分別建有日亭和月亭,這是1984年青海省政府拔??钚藿ǖ?。日月亭位于青藏公路啞口(海拔3520米)兩側的山頂,均為八角磚木結構,亭頂琉璃瓦,彩繪飛檐,繪有太陽、月亮圖案,金碧輝煌,具有濃厚的藏族建筑風格,區分日月亭的唯一標志是亭頂上的太陽和月亮。 日亭內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記述了文成公主和親始未及歷史功績。亭內還繪有壁畫,再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面貌。
8、日亭壁畫 日亭壁畫主要講述了藏王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赴唐都長安請婚,以及請婚過程中祿東贊以大智大勇力排諸難,巧破難題的軼事。其一題:要把一群母馬和一群馬駒區別出母子的故事。祿東贊是從雪域草原上來的,這道題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他把母馬和馬駒分開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馬駒,馬駒發瘋般的撲向媽媽身旁。其二題:唐太宗讓祿東贊從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來,聰明的祿東贊早料到會有此難題。他事先通過探訪了解到,原來公主用一種護膚品,名叫“萬里飄香”,只要擦上這種油,就異香撲鼻,能引來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樣的美女齊集在一起,兩只蜜蜂在一女子頭頂盤旋,這樣公主被認出來了。
9、月亭壁畫 月亭有珍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傳播中原文化,促進西藏文化藝術與生產成就等方面的壁畫。 月亭壁畫主要介紹了文成公主入藏后,從中原帶去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傳播情況。當時,唐朝已進入封建社會,而吐蕃則處于奴隸社會階段。因此,壁畫逐一反映了公主帶去的紡織、釀酒、音樂、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傳播情況。各種先進技術的傳入,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社會的進步與文明。隨之,吐蕃也創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創立,標志著吐蕃人民從此也進入了文明時代。而文成公主做為這個文明時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冊。
10、日月山展廳 唐蕃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紀念館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紀念館內,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公元七世紀初,松贊干布派使臣祿東贊一行,以黃金五千兩及珍寶數萬件作聘禮,向唐求婚。壁畫中坐車者為唐太宗,立者為祿東贊一行,壁畫中間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嶺”時手持日月寶鏡,思念故鄉親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親大任,毅然棄鏡西行的描述。壁畫下部為唐太宗賜松贊干布的“灌頂國師闡化王”之印,壁畫右下部是漢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車中佛像是文成公主從唐帶去的釋迦牟尼像,現存放在拉薩大昭寺。左部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緬懷其功德,供奉為神的情景。
相關作品
電視劇《無路可逃》、歷史劇《王昭君》、電影《黃金草》、電影《非凡》、《錯軌》……
旅游須知
1、適合旅游季節:5月—9月中旬;
2、以天駿(青藏)藏族為主,尊重民族文化傳統;
3、地勢陡峭,行走注意安全;
4、高海拔,做好抗高原反應準備,如帶抗高原反應藥物。
地理位置
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西距青海湖151景區南門59公里;東距西寧市92公里
交通情況
旅游車、出租車、自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