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公園
白塔山公園是蘭州八景之一,有城市畫屏之美譽,是蘭州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也是蘭州兩大名園之一,白塔山因山巔有元朝時期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白塔而得名。2012年,蘭州市政府投資1億元,對白塔山景區實施了第一期改建工程,目前的白塔山公園層巒疊嶂,綠樹滿坡,枝繁葉茂,是蘭州市民休閑品茗漫步的好去處,也是游人來金城蘭州必游之地。
服務咨詢熱線:
0937-8832711
13893739590
白塔山公園是蘭州八景之一,有城市畫屏之美譽,是蘭州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也是蘭州兩大名園之一,白塔山因山巔有元朝時期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白塔而得名。2012年,蘭州市政府投資1億元,對白塔山景區實施了第一期改建工程,目前的白塔山公園層巒疊嶂,綠樹滿坡,枝繁葉茂,是蘭州市民休閑品茗漫步的好去處,也是游人來金城蘭州必游之地。
甘肅旅游景點白塔山公園
景點門票:10元 AAA
蘭州平均海拔1500米,素有“白塔層巒”的白塔山公園依山而建,海拔1700多米,總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1958年開放為公園,公園面對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在約50米之距處設有東、西兩個山門入口。穿過黃河鐵橋,沿山而上,依次為一、二、三臺建筑群,有廣場牌廈、殿閣院宇、亭榭回廊,飛檐流翠,綠樹掩映,甚為壯觀。 白塔山公園是蘭州八景之一,有城市畫屏之美譽,是蘭州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也是蘭州兩大名園之一,白塔山因山巔有元朝時期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白塔而得名。2012年,蘭州市政府投資1億元,對白塔山景區實施了第一期改建工程,目前的白塔山公園層巒疊嶂,綠樹滿坡,枝繁葉茂,是蘭州市民休閑品茗漫步的好去處,也是游人來金城蘭州必游之地。
主要看點
1、精美磚雕 白塔山公園的三臺古建筑群和附麗于其上的磚雕群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文化積淀?;诰偷厝〔那仪擅畈季?,使這諸多精美的磚雕作品既點染美化了古建筑的內外環境,又托物抒情明志寄意,甚至營造出同自然、歷史文化親合滲透進而產生了超出眼前物境與情境之外的一種高尚意境,揭示出宇宙萬物彼此關聯、互相溝通、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有機秩序。白塔山公園的磚雕技藝從制作方式上大致分為兩種,即磚坯雕制后燒制與直接在青磚上雕刻。前者細膩纖巧,后者粗獷雄渾。 右圖為在黃河南岸水車園景區內拍攝到的白塔山公園及中山橋全景。
2、一臺古建筑群 ①、黃河的彎多,經常發洪災,歷來人們對之即敬又畏,稱之為九曲黃河,清代黃河大橋落成后建有莊重明快的牌廈,匾額為“九曲安瀾”,取希望河水平穩,百姓安詳之寓意。牌廈現已成為白塔山公園標志性建筑。
②、一臺是白塔山公園的中央大廳。高高的通透大廳、4個拱圓的青磚過門及東西回廊,處處可見或長或方或大或小別出心裁的絢麗磚雕。大廳頂柱上端的尺幅分別刻有龍、虎、鹿、羊吉祥圖;大廳四周墻壁上的葡萄、梅花、青松、金菊、鳥禽等圖刻雕工細膩布局周祥,而北邊登二臺的崖壁上一東一西各有通高5米、寬近3米的“鹿鶴合鳴圖”和“鳳鴛回望圖”,以突出的對應位置表達了天地上下太平祥和、春光共浴國泰民安的文化韻致。雙層邊框內以琴棋書畫石榴駿馬磚刻陪襯之,顯得文氣蕩漾且又靈動活泛。在此二圖的側背面還置有荷葉圖形的“魚躍圖”和“猴戲圖”,透出一派恬靜自然的生態氣息又給游人平添幾多樂趣。
③、金城攬勝圖 金城攬勝圖出自清末民間畫師之手,展現的便是當時蘭州府治所在地皋蘭縣城的山川形勝、城郭面貌。全圖以白塔山為視點,近可見黃河浩浩蕩蕩,稍遠有城池依山傍水,巍峨矗立,房屋鱗次櫛比,又可見遠處山巒起伏,古剎錯落。
3、二臺古建筑 ①、白塔山對立式的二臺碑廈、配飾磚雕、木雕和彩畫,廈頂有七級斗拱,玲瓏剔透,雍容華麗。 “地天泰”牌樓,地天泰是建筑格局,“地天泰”即《周易》泰卦:乾下坤上,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乾,為天;天在下,地在上,卦象寓意“天地陰陽交和,萬事通泰和順”。
②、登臨二臺,上面是闊達五楹的牌廈及一個露天戲臺,青磚雕刻比比皆是,依然多以具象或者抽象的形象和圖案條紋為之增加合諧多彩的視覺美感。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北側陡高巖壁上的兩幅巨型磚雕,東邊是“鐘馗蝙蝠圖”;西邊的巨型磚雕是“博古圖”;這兩幅磚雕可謂是蘭州磚雕中的杰出代表。
4、三臺古建筑群 ①、白塔寺中矗立著一座白塔,據傳是元朝為前來謁見成吉思汗,但不幸病逝于蘭州的西藏薩迦派法王的特派喇嘛而修建。后來白塔坍毀,鎮守甘肅的內監劉永成于明朝景泰年間重建此塔,清朝康熙五十四年又擴修白塔,并起名為慈恩寺,高約17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是七級八面的實心磚塔。每級每角均有翹起的磚刻小龍頭,下系風鈴,隨風飄蕩,聲清音脆,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白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準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白塔山也因此塔而得名。
②、白塔西南稍低處,有峰突起,號稱鳳嶺山,清康熙時在上面修建了三官殿和觀音洞。嘉慶時又添建了藥王殿和財神殿及三間靈官樓等建筑。寺東南有三教道統祠,祠東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門,可通來往。過牌樓而下,便是羅漢殿,殿前有懸樓10余間,供游人憑眺及休息。 白塔山上曾有“鎮山三寶”,分別是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可惜紫荊樹因干涸而枯死,只剩印度和尚的遺物象皮鼓和鑄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青銅鐘了。
③、甘肅省黃河奇石館 長40多米,坐北朝南,多門多窗,廊屋合一,且東西兩頭為多邊造形,人們通常稱之為“三臺大廳”,系白塔山古建筑群主要建筑物。大廳寬闊的磚壁和高高的梁頂,均由連片連線、疏密有致的古典圖形浮雕、多層雕和造型奇特的木雕、絢爛明快的彩繪裝飾,使整個大廳顯得格外華貴富麗、氣象萬千。大廳背后有3幅方中帶圓、圓中含方的磚砌雕刻圖:“蒼龍出水”、“雙鶴雙鹿”和“獅引獅崽”,示意“神龍統佑”、“六合長青”、和“事事如意好事不斷”。
④、河橋遠眺 游人來蘭州,必看水、黃、鐵、白(水車、黃河、鐵橋和白塔山)這四景;因為登上白塔公園的三臺古建筑群即可一覽黃河、中山橋,南北濱河路及林立的高樓所構成的雄渾壯麗畫卷,此景早已成為蘭州市的象征之一。
⑤、法雨寺原稱羅漢殿,位于白塔山三臺大廳東北,登山六盤路中段西側,與西嶺三官殿對稱呼應。始建于清乾隆、道光年間(公元1740年),光緒時曾重修,20世紀50年代整修后改為展覽館和辦公用地。法雨寺的寺門坐西朝東,北為正殿,懸山連卷棚頂,外接卷棚抱廈;西為硬山廂房,亦有卷棚抱廈,白塔寺原地藏殿石雕地藏菩薩像移供于此,是白塔山唯一所存之佛像;南為硬山頂干欄式懸樓,立于巖基裸露的懸崖之上;彎轉曲折,可達后院。1996年法雨寺被指定為宗教場所,現有僧尼10余人在此潛心研修佛法。
5、蘭州黃河索道(80元) 蘭州是全國惟一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過境黃河150多公里,有近40公里處于市區,有“黃河之都”的美稱。1994年8月16日橫跨于黃河之上的蘭州黃河索道建成運營,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索”,為單線脈動循環吊廂式索道,共有四組吊廂,每組3輛,每輛可乘坐6人。索道上、下站落差157米,兩站平距1041米,其運營速度為2--4米/秒。索道下站位于蘭州市中心北段南濱河路綠色長廊中段,東臨中山黃河鐵橋,西依白云觀,蘭州水園,黃河母親,北跨風景秀麗的白塔山;上站位于白塔山公園牡丹亭西側。 黃河索道上行35元,下行25元,往返45元
相關作品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
旅游須知
1、開放時間:6:00--18:00;
2、最佳旅游季節:全年
3、尊重宗教習俗,愛護環境衛生,文明出游不得刻畫文物古跡
地理位置
蘭州市北濱河中路中山橋北側
交通情況
1、公交車20路、35路、53路、131路到白塔山公園站下車,下車即到;
2、9路、11路、15路、26路、34路、136路公交車到黃河鐵橋站下車,步行過黃河鐵橋即到;
3、旅游車、出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