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黃河風情線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呈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咨詢熱線:
0937-8832711
13893739590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呈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甘肅旅游景點十里黃河風情線
景點門票:綜述 AAA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呈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是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谷地,夾于南北兩山之間。沿黃河南岸是東西數10公里的濱河路,被譽為綠色長廊,是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游覽濱河路可欣賞黃河風情,參觀沿途點綴著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匯集其中的眾多精美雕塑,更可乘古老的羊皮筏擺渡,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古韻;濱河路被譽為蘭州的“外灘”,是老年人晨練和年青人浪漫的場所。
主要看點
1、蘭州市馬拉松主題公園,公園位于黃河北岸中心灘,總占面積約255畝,公園東西長約3000米,南北最寬約150米,投資1988.71萬元,2014年5月28日建成正式對外開放。公園東至雁灘黃河橋,西至金雁黃河橋,南臨黃河,北至北濱河綠地,為不規則狹長帶狀河灘綠化帶,南岸與體育公園遙相呼應,金雁黃河大橋從西側橫跨兩公園之間,這座橋是進入馬拉松主題公園的捷徑,橋上也是欣賞兩岸風景的好地方。公園中心放置主題雕塑“奔跑的蘭州”,雕塑高11.73米,與第一屆蘭州馬拉松比賽日2011年7月3日數字呼應,雕塑材質采用不銹鋼,形態從蘭州的‘蘭’字抽象得來,橙色終點線代表黃河。
2、平沙落雁 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濱河路東段,雁灘尖子南面。雕塑為在不規則形淺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銹鋼大雁離水展翅奮飛,塘西畔點綴以五枚“雁卵”,錯落有致??傮w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變形,顯得新穎別致。這一雕塑取材蘭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觀和雁灘的傳說,寄寓蘭州生態恢復平衡,大雁重返雁灘的愿望,并使人能聯想到大雁從孕育到雄飛的生命演替過程。
3、絲路古道 位于城關區黃河大橋南端,濱河路南段。雕塑截取絲路古道的一峰駱駝為核心,由花崗巖雕成,高6米,長7米,重百余噸,集中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絲路盛況。雄駝滿載綢緞,上騎一著披風,右手搭涼篷睫望的長者。駝右前部一深眼隆準虬髯的胡商牽僵倒行。駝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狀呼喊后續駝隊。雕塑構圖古樸,整體凝重,氣勢恢宏,令人頓生朔漠蒼涼之感。
4、蘭州水車博覽園(10元) 2005年8月26日,被譽為“水車之都”的蘭州建起了一處水車博覽園,再現了50多年前黃河兩岸水車林立的壯觀景象。蘭州水車博覽園位于百里黃河風情線濱河東路黃河南岸。東連中立橋碼頭、體育公園;西接親水平臺、蘭州港、中山橋、白塔山公園等景點。蘭州水車博覽園由水車園、水車廣場、文化廣場三部分組成,是一個展現水車文化的主題公園。
5、筏客搏浪雕塑 筏客搏浪位于濱河路東段“白塔遠眺”小游園中,為1986年10月1日由汪興中所作。雕塑由鋼筋混凝土基座鑲嵌以黃河卵石,呈黃河巨浪翻卷狀。皮筏斜飛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飛;有搏浪追風之感。青銅鑄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揮槳,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攏鬢,神態安詳。這一雕塑再現了昔日黃河上以皮筏為渡的交通方式,是蘭州黃河文化的主要內容。
6、綠色希望雕塑群 綠色希望位于黃河母親雕塑東180米處。它是由甘肅130多萬青少年捐資興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漢白玉圓錐體變形樹組成,高低參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園林綠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肅人民種草種樹,綠化隴原的偉大壯舉,象征隴原青少年茁壯成長。
7、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橋 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鐵橋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后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乘2、4、6、9、13、15、101、102路等汽車到西關什字北行百米即到。
8、西游記雕像群 西游記雕塑位于白云觀對面,1992年,蘭州要舉辦首屆中國絲綢之路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阮文輝提出了在白馬浪南岸塑“西天取經”雕塑,“西天取經”雕塑原設計為銅塑,后因時間緊、經費少,改為水泥澆筑,上涂油漆。它是由甘肅省博物館的雕塑家龍緒理設計及雕塑的。
9、黃河母親 黃河母親雕塑,位于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由“母親”和“男嬰”組成構圖,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雕塑背后的黃河河面游艇翻波,河岸情人漫步;水色波光,相映成輝;佛塔道觀,隔岸斗法。
10、小西湖公園 蘭州小西湖,又稱蓮蕩池、蓮花蕩。明洪武十一年(1379年),朱元璋封藩,十四子朱模被封為肅王。建文元年(1399)肅王府從甘州(今張掖)移至蘭州,因肅王思念南方水鄉之美,遂于建文四年(1402)建蓮蕩池,周五里,花木暢茂,魚鱉充盈,供其游憩賞玩,后毀于戰火。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并改名為小西湖。 現在的小西湖公園系1987年10月建成開放。中部為湖區,由東湖、中湖、西湖,蠡湖、蓮藕湖組成;東部為草坪,北部為四季園,魚樂園,弈園,盆景園;南部為云從殿,早紅院,晚紅院;西部是科普活動區,有二層歇山頂軒式金鱗玉液樓。面積14.90公頃。湖面70畝,綠化面積85畝。
11、龍源公園 蘭州龍源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龍”為主題的公園,地處在南北濱河路之間,與黃河水相鄰,占地20畝,東西長300米,南北最寬處60米,于2002年3月28日正式開工。龍源園的總體布局為兩部分,一是主題工程--龍園雕塑。二是相關工程,圍繞主題雕塑,輔以龍文化內涵的九個方面景觀,如龍文、龍詩、龍圖騰、龍字書法、龍成語、龍生九子等。
12、百合公園 百合公園位于七里河區金港城的對面,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公園由“兩園一廣場”組成,其余均為大面積的草坪、鮮花和曲徑通幽的小路,綠化面積達8.4萬平方米。公園中心區是可容納1萬人觀看演出的下沉式演出廣場,為當地居民休閑健身提供了最佳場所。公園西區為近5000平方米的水景園,兩座彩色噴泉交相輝映,一池碧水清澈透底。
13、銀灘黃河濕地公園 銀灘黃河濕地公園位于蘭州黃河百里風情線銀灘大橋安寧端兩側黃河濕地內,總規劃面積53.8萬平方米,實際利用面積28.64萬平方米,其中湖體、水域面積5.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0.688萬平方米。銀灘黃河濕地公園主要由“四湖(候鳥湖、魚躍湖、玉潔湖、水禽湖)、一水(3000米水系)、一道(2000米木棧道)”、一園(華夏始祖園)和長約2000米的觀景長廊及以雕塑小品為主的浮雕景觀墻構成,是甘肅省惟一的黃河濕地公園。 自2013年銀灘黃河濕地公園與碌曲尕海、永靖太極島、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成為甘肅四大候鳥觀賞地。
14、親水平臺 親水平臺位于南濱河路蘭州港東側,全長198米、寬18米、層高2.4米,由觀景臺和演出臺兩部分組成。觀景臺檐牙高翹,遠望如飛鳥憩息于黃河岸邊,直徑3米的圓形花池9個,綠地面積達到3564平方米,其中綠化帶達到1700平方米。集休閑、賞景、娛樂于一體的“親水平臺”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了和諧統一。尤其在晚上,黃河兩岸流光溢彩,山水城市倒映一色。遠眺白塔風姿綽約,近賞綠檐霓虹流金。粼粼波光之上的觀景臺似飄搖仙境之中的樓臺亭閣,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作品
電影《羊皮筏子》、《蘭州1949》、《極樂配方》、紀錄片《蘭州水車》、《羊皮筏子劃過的歲月》、宣傳微電影《蘭州故事》、鋼琴曲MV《蘭州我的夢》、電視劇《西路軍》、2014年9月《奔跑吧!兄弟》……
旅游須知
1、水深灘險,不要跨越護欄
2、全天開放,但部分景點有開放時間限制
地理位置
蘭州市濱河路沿岸
交通情況
徒步游覽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