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城東南隅,始建于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是西北地區建筑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為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坐北向南,南北長 198米,東西寬152米,占地面積約30096平方米。
服務咨詢熱線:
0937-8832711
13893739590
武威文廟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城東南隅,始建于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是西北地區建筑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為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坐北向南,南北長 198米,東西寬152米,占地面積約30096平方米。
武威旅游景點武威文廟
景點門票:40元 AAAA
武威文廟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城東南隅,始建于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是西北地區建筑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為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坐北向南,南北長 198米,東西寬152米,占地面積約30096平方米。 武威文廟古稱“隴右學宮之冠”,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西邊為儒學院,僅存忠烈、節孝、節義三祠;中部孔廟以大成殿為中心,前有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后有尊經閣;東院文昌宮以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過殿,后有崇圣祠,中為戲樓,左右有牛公祠、劉公祠,形成了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嚴謹、雍容典雅的古建筑群。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公布)”、2005年12月被 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主要看點
1、涼州府儒學院 涼州府儒學院,即原涼州衛儒學,始建于明正統初年,當時受命于朝廷,又得到中央、地方官吏的大力資助,工程規模十分浩大。徐唏總其事修建了明倫堂,左右為存誠、敬德二齋,外建重門,后為教官之居。清早期又在儒學院南側續建了忠烈祠、節孝祠、東西廂房及大門,至今已歷經數百年滄桑。武威市博物館館長黎大祥介紹,1927年武威發生大地震,儒學院大部分建筑被毀,現僅存東院的節孝祠、中院的忠烈祠和西院的節義祠,這三個祠堂是文廟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2、孔廟 孔廟是一組造型雄偉的仿皇家宮闕建筑群,始建于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歷經擴建,規模龐大,號稱“隴右學宮之冠”。文廟坐北向南,總面積1,500平方米,是歷代文人墨客的修學和祭祀孔子之地,東西兩組古建筑巍然屹立,保存完好。2005年為“2005全球聯合祭孔”西北惟一分會場。
①、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建在石筑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頂置九脊、鴟吻螭獸;脊以纏枝蓮紋磚砌筑;正脊中設橋形小珠;屋面覆琉璃筒板瓦。周圍繞以回廊,莊重、肅穆、文雅。為明清建筑風格,呈現至圣至尊之氣。門額“萬世師表”,殿內供奉著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塑像,左右兩側立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 大成殿寬大的拜臺下,矗立著一尊高大的孔子銅像,是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院長于1998年無償捐贈的。銅雕孔子像集儒雅與威猛之氣于一身,高大威嚴,腰佩寶劍,頭束方巾,昂然挺立。
②、泮池 位于正門位置的“萬仞宮墻”極有講究,據說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數仞墻”,明代學者胡纘宗認為數仞宮墻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贊揚,于是將其改為"萬仞宮墻"。從此萬仞宮墻成為各地修建孔廟的定制,即為“造則”。武威文廟的萬仞宮墻兩側原來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 萬仞宮墻北面是半月型的泮池?!疤煜驴讖R有泮池”,依古制,天子之學四周必環以圓形流水,稱辟雍;諸侯之學必有半圓形流水,稱泮池或半璧池。古代稱學校為“泮宮”,泮池以此而得名。據說舊時只有考上秀才方可進入孔廟朝拜,并在泮池洗筆。
③、狀元橋 文廟“萬仞宮墻”莊重穩健的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泮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橋,叫“泮橋”或名“狀元橋”,象征帶來文運。武威文廟的“狀元橋”舊時的記載為木橋,現在為石拱橋。舊時所有學童入學,都要過泮橋,成為固定的禮儀。
④、欞星門 欞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筑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檐飛角。穿過欞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為供養社會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欞星門是一組木構四柱牌樓式建筑,當心間歇山頂,兩次間廡殿頂,柱出頭,柱頭雕成獅子狀作沖天式,建筑風格獨特,在我國眾多的木牌樓中很少見。柱之間施額枋,檐下三翹七踩斗拱,當心間走馬板上,正面書寫“欞星門”,背面“太和元氣”,字體圓潤豐滿,遒勁有力。
⑤、尊經閣 尊經閣處在大成殿之后,建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為兩層土木結構樓,重檐歇山頂,閣周繞以木柱回廊,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筑。
3、文昌宮 文昌宮位于文廟東側,以供奉“萬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戲樓,后有崇圣祠,中為二門戲樓,左右有牛公祠、劉公祠。文廟西以大成殿為主,前有伴池、狀元橋,后有尊經閣,中有欞星門、戟門,左右有名宦、鄉賢祠。文廟原設有正門,面南而開,但最南端被一堵稱為“萬仞宮墻”莊重穩健的影壁所隔,由于數百年來涼州一直未出狀元,所以開正門之事也就擱置至今。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
①、桂籍殿 桂籍殿位于大成殿東側,殿內供奉文昌帝君。建筑自成一組,為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耳房供道士居住。桂籍殿上方共懸掛有44塊牌匾。 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6顆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古人將其解釋為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又叫“文曲星”、“文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后,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視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所以二神逐漸合二為一了。到了元代,仁宗皇帝封梓潼神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
②、戲樓 楹聯:戲乃戲乎戲推物理 曲其曲也曲盡人情
③、崇圣祠 也稱“啟圣殿”,為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紇之殿。
4、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歷史博物館。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區東南隅文廟。1983年10月建。有《武威簡史陳列》和石刻、書畫等專題文物陳列。館內附設銅奔馬復制組,復制、仿制各種規格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 該館館藏文物4萬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物166件,二級文物268件,三級文物574件,是甘肅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 目前該館下轄文廟、西夏博物館、大云寺、文物復制廠四個單位。
相關作品
電影《金戈鐵馬》、2013年《感知中國之甘肅武威文廟》、風光紀錄片《絢麗甘肅之隴右學宮之冠--武威文廟》、《孔廟孔府孔林》特種郵票……
旅游須知
1、最佳旅游季節:5月--10月;
2、開放時間:9:00--17:00;
3、尊重當地民風習慣及宗 教 信 仰;
4、愛護公共環境,不隨意丟垃圾;
5、不隨意拍照、攝像。
地理位置
武威市涼州城區東南角
交通情況
出租車、旅游車、公交車均可,建意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