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據醫學專家觀察發現,如果病人每天基本上處于不動的臥床狀態,肌肉張力則減少5%,也就是說,每天的肌張力將喪失5%,而肌肉萎縮可以影響機體的功能。如步行不穩、耐力減弱、易跌倒。
臥床老人出現退行性并發癥的三個原因中,從某種意義上講,制動是治療的需要;老化又是不可改變的;剩下來便是人為護理因素了。
一、行之有效的各種預防措施
1.保持肢體能位
采取健側臥位,與此同時也要經常的變換體位,臥于患側或采用平臥位、俯臥位等體位,以緩解健側壓力過重。
保持良好的臥位是十分關鍵的護理措施之一。
2.被動運動
被動運動的方法:
所示的關節全范圍被動運動,即護理員幫助老人做肢體被動運動所應遵循的步驟方法。
2.移動訓練
中風老人出現偏癱時,往往借助輪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輪椅也是老人生活自理及從事活動的重要工具。
因此,護理員開始可幫助老人從床上向輪椅移動,再從輪椅向床上移動,逐漸訓練老人自己能夠這樣做,并教會老人獨立使用輪椅。
二、飲食護理
(1)進食前對老人狀態的觀察與評估
中風老人發生的許多功能障礙因素,都能夠影響老人的進食能力。
1.偏癱老人評估內容
①老人哪側肢體出現癱瘓?
②肢體肌力低下的程度如何?
③需要提供或制造哪些餐具,以供老人使用?
④是否需要協助進餐?
⑤進餐時的體位怎樣?
2.誤咽老人的評估內容
①老人是會發生吞咽困難?
②發生誤咽的次數?
③發生誤咽時的進餐體位?
④發生誤咽時食用何種飲食?
為了預防誤咽,進食時采取健側臥位。
3.飲食的種類及評估內容
飲食種類:流食、半流食、普通易消化飲食、糖尿病飲食等。
老人對飲食的評估內容:
①老人的飲食內容及其質量如何?
②老人進食后有無異常?
③影響老人食欲的因素有哪些?
④飲食方法、種類有無問題?
⑤老人對每餐食物是否滿意?
(2)進餐前的準備及體位
在細心觀察老人的狀態,并對進食狀況做出評估后,護理員都心中有數了,此時即可作好進餐的準備工作。
1.先協助老人作好進餐前準備
①要考慮老人是否需要排泄?
②室內空氣是否新鮮?
③護理員送飯應著裝整潔,保持飲食衛生及安全;
④協助老人胸前系好餐巾;
2.進餐時的體位
①健側臥位
臥床老人需要護理員完全協助進餐。如老人意識清楚,可采取健側臥位,在護理員的協住下,用吸水管飲水、吸食牛奶等流質食物;當老人吃普通飲食時,護理員可以喂飯。
②半坐位
如果老人能半坐位,就可采取此坐位在床上進餐。
③坐位
如老人能夠保持端坐位30分鐘以上,在坐位平衡的基礎上,可讓老人坐在床上進餐,或者在床旁進餐,或者將老人移動到桌旁坐在椅子上進餐,如果老人能使用輪椅,也可坐在輪椅上到餐廳與其他老人一同進餐。
④協助視力障礙的老人進餐
協助老人用手感覺食物放置的位置,開始進食前,應協助老人將食物放入口中;當老人用湯勺盛盤中食物時,應指導老人如何感覺是否盛在勺中;協助老人喝湯或水時,應指導老人使用吸管吸食。
(3)飲食動作的特殊訓練方法
1.吸允訓練
吸允訓練即讓老人練習使用吸管吸食食物。老人開始吸入時應緩慢,一口一口的吸,不要急于求成。湯菜應烹制的稀薄些,但是,在老人吸允過程中應注意防止老人誤咽(誤吸)。
2.舌運動訓練
護理員用壓舌板或湯勺,輕輕觸及老人頰部的不同部位,同時鼓勵老人將舌向壓舌板或湯勺方向運動,反復練習以增加舌的靈活性;也可用壓舌板(湯勺)由舌的前部(舌尖)向舌根方向輕壓,以控制老人無意識的舌伸出及惡心反射。
3.吞咽訓練
吞咽困難的老人需要精神集中,慢慢的咀嚼咽下食物。護理員也不要催促老人進餐;進餐時,液體食物和固體食物交替食用,既有利吞咽,也能預防食物殘留口腔內。
(4)飲食動作訓練的注意事項
1.飲食動作訓練第一項內容應從老人做張口訓練訓練開始;
2.注意觀察,開始給老人一些容易咀嚼的食物;
3.進餐時間可能很長,不要催促老人,如果太急,可能出現誤咽;
4.進餐體位很重要,一定要采取符合老人體位;
5.固體食物不要同湯、水共同攝入,應固體食物咀嚼咽下后,再喝湯或水;
6.食物應在口腔中慢慢進行咀嚼;
7.進食過程中,應注意老人吞咽動作;進食后,漱口或協助老人做口腔護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
鼻飼及口腔護理
鼻飼注意事項及步驟:
準備:
1、先洗凈手。
2、為防止病人嗆咳,患者一定側臥位或將頭偏向一側。
3、食物溫度切忌過燙或過涼,以免燙傷患者或造成患者不適。
方法:
1、準備食物及水。
2、先回抽,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
3、按醫囑打入食物。
4、打水以沖洗胃管內殘留食物。
注意:
1、打食速度要緩慢,以免造成病人不適引起嘔吐。
2、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表情,如心慌、大汗,暫停注食。
口腔護理:
目的:清潔口腔,適用于長期臥床,鼻飼患者。
方法:將備好的棉簽蘸鹽水按以下順序擦拭口腔。
依次為:由上至下,中間至兩側,由內向外,最后口唇。
優點:1、防治口腔潰爛及異味。
2、濕潤口腔。
注意:1、動作輕柔、敏捷。
2、切勿將棉球掉入口腔造成患者窒息。
三、排泄動作訓練——涉及到老人人格尊嚴的訓練
排泄是人類生命賴以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涉及老人人格尊嚴。因此,護理員不可忽視排泄動作的訓練,力求老人早日恢復排泄功能。
(1)常用的排泄用具
1、床旁便器
2、集尿器
3、尿墊
4、男用一次性尿袋
使用方法:
用一次性尿袋兜住陰莖,再取另一尿袋捆綁固定。
注意事項:
1、切勿過緊,系活扣。
2、切勿將塑料袋覆蓋尿道口。
3、更換尿袋時,如遇陰莖及周邊有尿液,注意先用衛生紙擦凈后再更換,避免出現濕疹。
4、一旦有陰莖腫脹,尿道口發紅,溫水清洗后,表面涂紅軟膏,一次性尿袋暫緩使用,待好轉后再用。
手動排便法
目的:輔助排便,緩解排便困難。
準備用物:PE手套5支,溫水一盆,洗臀毛巾一塊;
體位:側臥位,屈膝;
方法:
1、將PE手套5支,同時戴入右手,潤滑后將食指、中指同時插入肛門,行順時針環形動作,將大便帶出。
2、如遇大便很粘,粘附于手套,將污染手套脫去,潤滑后再次摳便。
3、確鑿直腸肛管內無大便后,手套蘸水清洗肛管兩次。
4、最后溫水毛巾將肛門洗凈。
優點:
1、排便干凈、徹底、不污染衣被。
2、排便戰線短,避免了排便持續數小時甚至一天的缺點。
3、比注射開塞露效果更佳。
注意:
1、操作過程輕柔,將手套充分潤滑。
遇痔瘡出血,不用擔心。
(2)排泄動作的訓練
排泄動作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護理員要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計劃目標。
1、膀胱功能訓練
①攝取適量液體
許多老人患尿失禁都會主觀上有意識的減少液體的攝入量,誤認為這樣會減少尿液的生成而控制尿失禁的癥狀。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足夠量的尿液是刺激排尿反射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改變尿失禁的根本。
因此,應鼓勵老人攝入一定量的液體,一般每日攝入量為1500—2000ml,最好白天分次攝入,要適當限制夜間攝入量,以保證睡眠時間。但是,禁止飲用富含咖啡因的飲料。
②制定排尿時間表
擬訂排尿時間表,養成規律排尿習慣,這一點很重要。護理員應仔細觀察并記錄老人排尿時間,如按規定時間,不管老人是否排尿,都要讓老人做在座便椅上排尿一次,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老人會逐漸增加尿意感,尿失禁癥狀也會有所改善。然后,應鼓勵老人盡量憋尿,使老人逐步恢復排泄功能。
③增強肌肉的訓練
增強老人恥骨和尾骨部位肌肉的力量也是解決尿失禁的方法之一。
方法是:指導老人在排尿時停止尿流幾次,老人通過明確感覺此動作需要哪些肌肉配合,平時可做這些肌肉的收縮運動訓練。
2、使用床旁便器的訓練
老人能保持站立平衡,也能夠從床移向輪椅,而且老人有意識、有能力配合排泄自理的訓練。護理員就應該指導和訓練老人如何從床向床旁便器移動,然后自己排便。
3、與排泄動作相關的設備
為了方便老人移動,并保證排泄動作訓練安全,周圍環境及設備要進行力所能及的準備。其中重要的一項是老人的床、便器、輪椅的高度要與老人的膝關節高度一致。這樣老人才能保證安全,才能盡快的適應環境。
-
2021-1-13眾興—臥床老人并發癥有哪些?
-
2017-12-28掌握6大訣竅 讓老年人延年益壽—眾興
-
2017-12-28眾興講解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
2017-12-28中老年人邁過5個坎,健康長壽不是問題—眾興老年公寓
-
2017-12-28眾興帶您分析老人心理老人常擔心的四個問題
-
2017-12-28老年人使用補藥要注意什么?